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教育营养均衡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健康教育营养均衡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均衡营养就是全面、平衡、适当。膳食要全面多样化,所含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充足。膳食要平衡,是指所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与机体需要量保持平衡。膳食要适当是指各种营养之间的配比要适当。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营养,营养是我们通过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素,来构成身体的组织器官、调节生理功能;同时满足了我们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需求的过程。这些营养素就是人体重要的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维生素。
所以营养均衡,首先要做到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适宜。只有营养素摄入量符合机体每日所需,才可以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才可以满足老人、孕产妇、青少年等等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才可以预防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疾病和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反之就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
其次,要做到膳食结构合理。当今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过低。奶类、豆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铁和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口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一半。而烹调油和食盐的摄入水平居高不下;饮酒率、饮料消费量都在明显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膳食相关的慢性疾病趋向低龄化。因此,改变膳食结构刻不容缓;对此,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了适合我国居民平衡膳食的膳食宝塔。
最后,在提一下“均衡”,这里不止说食物和营养素的平衡,还指摄入的能量和运动消耗的平衡。身体活动能有效的消耗能量,促进能量平衡,保持身体健康;膳食宝塔中也指出了成年人每天应主动进行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均衡营养是指膳食安排合理、所获取的营养素足量、全面、均衡,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条件及不同健康状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在日常饮食生活中,需要摄入多样的食物、合理搭配,才能达到均衡营养。
均衡营养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1、膳食搭配要均衡。平常的膳食应该包括谷薯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由于每一类食物含的营养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膳食搭配上应该做到均衡,既满足食物多样化,也注重比例适宜。
2、营养素的摄入要均衡。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还有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要符合人体的需要,在能量需要与各种营养物质需要之间要达成平衡,也要注意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以前人们说的营养不良和现在人们说的营养不均衡有什么区别?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底层的民众基本不能满足温饱问题,食物很单一,以前说的营养不良,就是食物量摄取不足,导致的营养缺乏。
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普遍认为现在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觉得是营养过剩才是导致现在慢性病很多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所谓营养过剩,说到底是一种营养不足或营养不良。
真正意义的营养均衡,是食物中的水,蛋白质,糖类,脂类,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充足,比例合理,品质优良,但现在的种植养殖方式,和过去大不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作物里矿物质大大减少,杂交、催熟、大棚等技术普及,导致农作物中的维生素,生物类黄酮减少,激素,添加剂,增长剂等在养殖方面普及,导致蛋肉奶类品质下降,现在虽然吃得饱,但营养不足,导致胃口饱了,但细胞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由于食物中的营养缺少,在加上很多人不节制,暴饮暴食,烟酒无度,熬夜,不活动,心理压力大,造成慢性病人一下子多了很多。
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才能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以前人们说的营养不良,是指因为食物匮乏导致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现在说的营养不均衡说的是总体食物供应充足,因为搭配不合理引起的饮食结构失衡,有的营养素摄入过多,有的营养素摄入不足。
营养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1.营养过剩:
我一直觉得使用营养过剩这个词不够严谨,应该说能量过剩。
现代人营养不均衡,最突出的特点是总体能量超标,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由此引发的超重和肥胖比较普遍,进而出现像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各类慢性疾病。
蛋白质总体摄入量能够满足身体需要,但是具体到每一餐还是不均衡。常常出现某一顿吃的很多,另外一顿又缺乏的情况。比如,吃了一顿大鱼大肉,另外一餐就吃点主食和青菜,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人们还没有到餐餐都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的程度,吃饭还主要凭口感和个人喜好。
2.微量营养素缺乏:
身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和有些维生素依然缺乏,社会大众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食物来源等缺乏了解,饮食搭配也不会考虑这些要素,使微量元素缺乏还很普遍,由此发生的缺乏症状也很常见。
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并非难以获得,只是大家不懂,不了解。比如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吃不到海鲜可以吃海带、紫菜;粗杂粮中维生素B含量也很丰富,可还是很多人习惯于吃精白米面,不愿意增加粗杂粮。
现在的生活条件和食物种类,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要,只是因为不了解而出现摄入不均衡,出现各种营养问题。
关于营养不良,其实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不足,一类是营养过剩,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对于过去的人说营养不良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营养不足,首先是因为发展不如现在快,交通不如现在方便,以及食物资源不如现在丰富,很多人甚至连温饱都保证不了,有哪有精力去顾营养是否均衡,所以过去的人因为缺乏营养素而引发的缺乏症也相对较多。
而对于物资丰富,发展迅速的今天,食物种类繁多,物流方便,别说是全国的美食想吃什么都买得到,就算是全世界的食物,想吃也都能够买的到,再加上,打着健康旗号的各种营养品,保健品等等,这些物质的兴起,一方面是解决了营养来源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现在的人吃饱是没有问题的,吃好也没问题,问题在于,很多的人的饮食只偏向于自己的喜好,而不能做到均衡。
比如有的人爱吃肉,有的人不吃肉,有的人喜欢吃甜食,有的人就喜欢吃油炸类的食物,或者有的人都喜欢,而在这些饮食习惯中,就会带来肥胖、肠胃不适,便秘,营养缺乏症等问题,现在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只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把饮食搭配合理规划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过去的人,有心无力是常态。
过去的无法改变,但是现在可以,为了健康,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饮食状况,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均衡多样的膳食,每天粗杂粮、蔬菜、水果、鸡蛋、牛奶、豆制品、菌菇类、畜禽肉瘦肉、海产品等,尽量每种都吃到,种类越多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克以上的蛋白质,这叫做必要的氮损失。理论上只要从膳食中获得相当于必要的氮损失量的蛋白质,就可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氮平衡:在营养学上,把摄入蛋白质的量与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氮平衡等于摄入氮减去排出氮,排出氮包括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
零氮平衡:当摄入氮与排出氮相等时,为零氮平衡。
正氮平衡:健康成人应该维持在零氮平衡并富裕5%。如果摄入氮多于排出氮时,则为正氮平衡,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妇女怀孕时、疾病恢复时以及运动和劳动需要增加肌肉时都应该保持适当的正氮平衡,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额外的需要。
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时为负氮平衡,人在饥饿、疾病以及老年时往往处于这种状况,应注意尽可能减轻或改变负氮平衡,以促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和延缓衰老。
马博士健康团张建芬博士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教育营养均衡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教育营养均衡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